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武术未能入奥运会的原因及发展对策分析

时间:2014-06-03 15:14 点击:
[摘要]本文在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,分析了影响中国武术未能入奥的相关因素,旨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借鉴经验。并在此基础上,为武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对策,以期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。 [关键词]中国武术 奥运会

  [摘要]本文在查阅并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,分析了影响中国武术未能入奥的相关因素,旨为中国武术的传播与发展借鉴经验。并在此基础上,为武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对策,以期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帮助。

  [关键词]中国武术 奥运会 问题 对策

  [中图分类号]G852 [文献标识码]A [文章编号]1009-5349(2014)03-0142-02

  武术作为亚洲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,是人类体育文化宝库的璀璨明珠。作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,其多个触角与娱乐、休闲、民俗、哲学、军事、教育、养生、医学和竞技等相关联,具有跨学科、跨领域、跨人群性质。因此,就本质而言,武术不单单属于体育,更应该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传播与发展。多年来,中国人民努力将武术推向国外,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。在世界上武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,但武术项目始终没有成为奥运会大家庭一员,如何使武术项目推向国际化并成为奥运会成员,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。

  一、武术的内涵和特点

  (一)内涵

  《辞海》中对武术的定义:“武术亦称‘武艺’‘功夫’,旧称‘国术’。”1961年,《武术》教材将武术定义为:“武术是以拳术、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,具有强筋壮骨、增进健康和锻炼意志等作用。”1991年,《武术》教材将武术定义为:“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,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,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。”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2009年赋予了武术新的定义,即“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,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,以套路、格斗、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”,进一步强调了武术作为文化范畴的属性。中国武术在世界的推广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果,特别是国际武术联合会自1990年10月成立以来,一直致力于推广与发展武术项目,逐渐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,国际武联作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正式会员,已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,现拥有世界五大洲,共计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。

  (二)特点

  1.寓技击于体育之中。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性,其将技击寓搏斗与套路之中。搏斗集中体现出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,从体育观念出发,其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,以不伤害对手为原则。

  2.内外合一,形神兼备。武术讲究形体规范,同时又追求精神传意,内外、形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。内外合一作为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,所谓的内,指的是心、神及意等心志活动与气息的运行;所谓的外,指的是手、眼、身步等的形体活动。

  3.广泛的适应性。武术的内容丰富多样,包括富有对抗性的散手、推手和短兵,富有观赏性的各种拳术、器械和对练。不同的动作结构、技术要求和运动风格,适应不同年龄、性别、体质的人群,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及爱好有针对性的选择练习。此外,该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较低,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条件变换练习内容与方式,同时,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也很小。

  二、影响中国武术未能入奥的因素分析

  (一)武术的技术内容过于庞杂

  上世纪80年代,国家开展了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,已初步查明渊源有序、拳理明晰和风格独特的拳种有129个,而每一个拳种又有多个门派,不同流派又有各自拳术和器械的操练之法。拳种流派的纷繁复杂,使得在拳理和技术动作要领方面众说纷纭,如果不对庞杂的武术技术内容进行筛选、提炼,并将其简约和规范,会给外国人练习武术带来困惑,难以转变为永久的热情。

  (二)武术理论研究跟不上现代体育的发展

  一直以来,武术理论研究没有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及武术练习者的重视,缺乏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的武术,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,如同“道理”与“真理”的比较,永远难以实现与现代体育的有机整合,武术理论是先导,理应先行。
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